(文字部份已上傳,圖片待補)

一、社區背景

1.社區型態:

都市社區
 
2.社區環境(土地利用):

中正紀念堂為政府指定古蹟,有商業定變更而來。其周邊另有臺北府城門-東門等一級古蹟,具有文化藝術價值。緊鄰中正紀念堂南方的華光社區,社區範圍內的土地大部分是司法院、法務部等公家機關的職務宿舍,另外還有一部分違法占用的違章建築,將變更成為商業區及金融服務專區、數位科技專用區。附近還有師院附小和中正國中等學區,可說是政經、教育、交通樞紐。

3.社區發展的歷史演變:

中正紀念堂是為了紀念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蔣介石,他於1975年逝世,次年行政院就破土開建中正紀念堂,設計師是設計圓山大飯店的楊卓成。中正紀念堂位於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紀念堂原址是日治時代台灣軍山砲隊與台灣步兵第一連隊之軍用地。也是中華民國的陸軍總部,當時是臺北市區內最大的軍區,據說從大陸運過來的黃金,就曾經存放在這個地方。

中正紀念堂採用的藍白兩色,70公尺高聳立在紀念公園的中央,紀念館頂部天穹的裝飾就是國民黨黨徽,銅像朝西面對總統府和中國大陸,其中都有特殊的意義。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解嚴之後也成為群眾運動的集會地點,隨著民主演進思想開放,紀念堂前的廣場 已成了民主運動的集會場。許多社會、政治運動皆擇此地舉辦,較著名者包括野百合學運、倒扁活動及野草莓運動等,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

4.人口組成 (職業  性別  年齡  外流或進駐):

公務人員:男女皆有,進駐
服務志工:男女皆有,進駐
憲兵隊:男性,進駐
警衛:男性,進駐
販賣部、兩廳院的員工:男女皆有,進駐
參觀遊客:男女皆有,無關
附近居民:男女皆有,無關
鄰近學區學生:男女皆有,無關

二、社區活動(社區生活韻律)

1.生計活動:

服務業、志工、公務員

2. 宗教活動:

元宵節花燈展、端午節DIY活動等等

3. 休閒活動: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華岡藝展-文化大美」暨「國際名家交流展」、
台日文化交流書畫大展、天才達文西特展-蒙娜麗莎的25個秘密,兩廳院各項藝術表演
等展覽

4. 特殊節慶:

 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整點的儀隊交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