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樹露點滴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整理並討論訪談紀錄,針對你們所提出的問題,居民們的回答是什麼?

      這次的訪談很遺憾地沒有辦法聯絡到當初的發起人──黃律師,也由於附近店家、各里的里長對於此議題顯得毫不關心,不然就是說不知道,所以我們也很難找到深度關心此事件的民眾。像是我們訪問出現在中正紀念堂裡的居民,他們對於是否要移植龍柏就沒有特別、堅持的立場,只有對前後移植觀感提出部分喜好意見而已。所以我們這次的訪談重點還是在於此事件的詳細發生經過、抵制龍柏移植的發起人、什麼團體參與、中正紀念堂如何回應等等。訪談的對象也比較著重於兩方參與抗爭的工作人員。
      首先,當初為什麼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是因為中正紀念堂在沒有舉辦公聽會及告訴里民的情況下就開始移植龍柏,雖然有公式性的通知各里里長,但只是給他們看不懂的設計圖,更沒有確切連絡到里民這項消息;在挖掘時甚至沒有貼告示牌,就這樣很突然很暴力的開始大興土木,自然讓人不滿。而且還有附近民眾認為中正紀念堂當初之所以要種龍柏,是因為中正紀念堂是祭祀蔣中正的地方,算是「陰廟」,而種龍柏就是為了以「陽樹」來鎮「陰廟」,但如今中正紀念堂卻把龍伯移植,破壞了風水。還有非常迅速地移植龍柏,明顯地規劃似乎尚未做好便開始動工,也是頗受爭議。
      再來,便是如何發起。看到龍柏被移植,路過的居民都被驚嚇到,直到有一位黃姓律師看不過去首先採取行動。他本身是中正紀念堂附近的居民,也由於他是律師的關係,所以擁有這方面的法律知識,他知道中正紀念堂不可以在沒有舉辦公聽會及告訴里民的情況下就開始移植龍柏。因此黃律師開始連絡了綠黨,讓社會團體加入行動,他也成為了首先發起人,後來更有非營利組織和市議員參加,開始了一連串的抗爭活動。
      中正紀念堂在受到攻擊之後,便溫和地採取了回應,終於舉辦了公聽會,目前剩下的龍柏也沒將繼續移植。他們也表達了移植龍柏的立場與原因乃為龍柏是因為受到日曬不足,影響其健康所以才需要移植,目前被移植的龍柏一些移在中正紀念堂的民主大道上,有一些應台北大學要求而送給他們。將來會在移植之處種植水黃皮,一來水黃皮乃是台灣本土的植物,龍柏則是來自中國大陸,二來水黃皮會長得高大又美,除了美觀對於燥熱的中正紀念堂也有一定的遮蔭之效。
      只是該處適不適合種植水黃皮,又是個引人爭議的問題。如果移植的龍柏的確是生病的話,那它就會影響到該土質的健康,再種水黃皮於那個位置上,只會造成水黃皮也不健康而已。加上水黃皮既然會長得非常高大,那對於剩下未移植的龍柏來說只會增加日照不足的問題罷了。
      從中正紀念堂對我們的訪談問題沒有都願意回答,就可知道他們可能也很怕再引起什麼爭議,近來他們承受的壓力也是很大。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考量與難處,例如經費必須要快點用掉,或是因應花博等。而且這次的龍柏事件只是多數的老樹事件中之一,也許該回過頭去反思台北市規劃老樹的經營與照顧方式。像是『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可否有再改進的空間,從近年來連續不斷的老樹抗爭議題中學取經驗,才是最重要的。而我們社會大眾,也應該開始學習去關心這些無法為自己「發聲」的樹木,以免讓城市裡僅有的幾處綠蔭也消失無蹤,最後影響到的還是我們自己。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David Harvey曾對空間存有論性質的界定提出三種分析概念:絕對空間(absolute space)、相對空間(relative space)、關係空間(relational space)。請嘗試利用這些概念來理解你所觀察的社區,分析社區空間中老樹與人的互動。

夏日的早晨,陽光非常炙烈,蕨類植物區與周邊有些許榕樹遮陰,常有許多民眾群聚聊天,陽光穿過榕樹葉縫灑下,身邊的蕨類葉片青翠透光,剎那間彷如有股山林氣息流洩而過。中正紀念堂的環境與人的互動密切,廣場也歷經學運等在憲政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此外,每年舉辦燈節,也有選舉活動造勢,園區具有多重文化價值。

在文化價值方面,以這次作業所觀察的龍柏為例,龍柏生性喜愛陽光,是一種需要大量日照的植物。中正紀念堂紀念著已故前總統蔣介石,性質類似「陵寢」,又接近「陰廟」。民間傳說,24年前,中正紀念堂會之所以要種龍柏,就是為了以「陽樹」鎮「陰廟」,取「陰陽調和」的風水之說。例如:大忠拱門內,龍柏樹群正好遮住中正紀念堂主建築,就是典型的擋煞格局。

而在園區的規劃上,中正紀念堂佔地二十五萬平方公尺,園區內的植栽方式以主題是規劃為主,分成許多區域。園內花木茂密,在經過規劃後,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都市動植物天堂。中正紀念堂規劃出了幾個動植物園區,例如天南星科植物教學園區、蕨類教學園區、藥用植物區等等。

園中有許多榕樹,一般其他植物在榕樹下不易生長,而天南星科植物則因多生長於林下或攀附在樹幹上,因此可種植於樹下,正可以營造多樣化的景觀。

中正紀念堂員方在管理與規劃上,園方計劃在未來規劃設置耐蔭性植物如蕨類植物園區、蘭科植物園區等,創造兼具教育與休憩等多功能的園區。由園藝組規劃、設計與利用高壓水泥磚鋪設硬體平台、步道,,讓參觀者與學生可近距離觀察與認識各種藥用植物。這些區域也多栽植常用、實用且較具觀賞性的植物,將這些區打造成兼具植物教學、遊憩功能與公園景觀。另外為了支援校外教學,中正紀念堂印製了許多摺頁式的教學手冊和教學園區,並且在導覽方面除了本國及義工外還有外籍義工,可以看出中正紀念堂為了吸引觀光客提升圓方的觀光品質做的努力。

至於備受爭議的移植龍柏,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規劃花費近600萬元,將位於大忠門、大孝門前的老龍柏樹移掉,遭到周邊居民及綠黨等環保團體質疑,因為中正紀念堂大忠及大孝門兩側的老龍柏,具有歷史及文化意涵,管理處隨意移走老龍柏,欠缺與民意溝通。面對這些質疑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長曾坤地回應,之所以移走老龍柏,是因為幾個老龍柏因為日照部分遭遮蔽,有些老龍柏一半已經枯黃,加上為了改造中正紀念堂的園區景觀,才請專家規劃改栽種花卉植物,至於原來的 70多棵老龍柏,會有妥適的地點移植,包括18棵轉送給台北大學。也已經找好老龍柏在園內的移植地點,會將龍柏移到充足日照、更適合生長的地點。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4月15日‧PM 16:00~18:00  by  名秀

這天陰雨濛濛,一大早才剛趕出一份報告的我和杭潤潤拖著疲憊的身軀,睡眼惺忪地來到了中正紀念堂。啊,不得不先感謝杭潤潤在當初「搶地盤」的關鑑時刻,發揮她的強運,替我們這組爭到離學校最近的中正紀念堂──搭捷運只要三站。(笑)

在來訪之前,雖然已先上網搜尋過相關資料,大概知道這學期所要關注的對象,即是中正紀念堂兩側的老龍柏。但是,我們卻遺漏最重要的一件事……

那就是……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