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1PM 16:30~18:30               by   名秀、瑞文

訪察

    第七節下課後我們一同來到中正紀念堂,一到目的地大家驚恐發現兩側的龍柏又不見了許多,大家一陣議論以為又被移走好幾棵,結果竟然是走錯門了!走到大忠門去了,而我們應該是要去另一側的大孝門。(大忠門被移走的龍柏比大孝門多,但大孝門由於還有一側留著,所以看起來較有明顯的落差感。)

        改往大孝門後,除了測量老樹的胸圍外還有另一項任務就是查出承包景觀工程是哪一間園藝公司,因為網路上僅查得到當初發標的案子內容,並無得標公司的名稱,但卻發現原本安插在花圃和龍柏旁邊的景觀改造工程告示牌竟消失不見了。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David Harvey曾對空間存有論性質的界定提出三種分析概念:絕對空間(absolute space)、相對空間(relative space)、關係空間(relational space)。請嘗試利用這些概念來理解你所觀察的社區,分析社區空間中老樹與人的互動。

夏日的早晨,陽光非常炙烈,蕨類植物區與周邊有些許榕樹遮陰,常有許多民眾群聚聊天,陽光穿過榕樹葉縫灑下,身邊的蕨類葉片青翠透光,剎那間彷如有股山林氣息流洩而過。中正紀念堂的環境與人的互動密切,廣場也歷經學運等在憲政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此外,每年舉辦燈節,也有選舉活動造勢,園區具有多重文化價值。

在文化價值方面,以這次作業所觀察的龍柏為例,龍柏生性喜愛陽光,是一種需要大量日照的植物。中正紀念堂紀念著已故前總統蔣介石,性質類似「陵寢」,又接近「陰廟」。民間傳說,24年前,中正紀念堂會之所以要種龍柏,就是為了以「陽樹」鎮「陰廟」,取「陰陽調和」的風水之說。例如:大忠拱門內,龍柏樹群正好遮住中正紀念堂主建築,就是典型的擋煞格局。

而在園區的規劃上,中正紀念堂佔地二十五萬平方公尺,園區內的植栽方式以主題是規劃為主,分成許多區域。園內花木茂密,在經過規劃後,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都市動植物天堂。中正紀念堂規劃出了幾個動植物園區,例如天南星科植物教學園區、蕨類教學園區、藥用植物區等等。

園中有許多榕樹,一般其他植物在榕樹下不易生長,而天南星科植物則因多生長於林下或攀附在樹幹上,因此可種植於樹下,正可以營造多樣化的景觀。

中正紀念堂員方在管理與規劃上,園方計劃在未來規劃設置耐蔭性植物如蕨類植物園區、蘭科植物園區等,創造兼具教育與休憩等多功能的園區。由園藝組規劃、設計與利用高壓水泥磚鋪設硬體平台、步道,,讓參觀者與學生可近距離觀察與認識各種藥用植物。這些區域也多栽植常用、實用且較具觀賞性的植物,將這些區打造成兼具植物教學、遊憩功能與公園景觀。另外為了支援校外教學,中正紀念堂印製了許多摺頁式的教學手冊和教學園區,並且在導覽方面除了本國及義工外還有外籍義工,可以看出中正紀念堂為了吸引觀光客提升圓方的觀光品質做的努力。

至於備受爭議的移植龍柏,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規劃花費近600萬元,將位於大忠門、大孝門前的老龍柏樹移掉,遭到周邊居民及綠黨等環保團體質疑,因為中正紀念堂大忠及大孝門兩側的老龍柏,具有歷史及文化意涵,管理處隨意移走老龍柏,欠缺與民意溝通。面對這些質疑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長曾坤地回應,之所以移走老龍柏,是因為幾個老龍柏因為日照部分遭遮蔽,有些老龍柏一半已經枯黃,加上為了改造中正紀念堂的園區景觀,才請專家規劃改栽種花卉植物,至於原來的 70多棵老龍柏,會有妥適的地點移植,包括18棵轉送給台北大學。也已經找好老龍柏在園內的移植地點,會將龍柏移到充足日照、更適合生長的地點。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日期:2010年4月28日

觀察時段:17:00~19:00(非假日晚上)

觀察位置:民主大道

周遭環境描述:金甌女中、成功高中、新隆社區

老樹種類:龍柏

附近動植物:紅華櫻、紅笠櫻、鬱金櫻、花笠櫻、關山櫻、染井吉野櫻、陽光櫻、大漁櫻、修善寺寒櫻、大寒櫻、河津櫻以及香草植物馬蹄金、紅田烏、魚腥草、金錢薄荷、薄荷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日期:2010年4月28日

觀察時段:12:00~14:00(非假日白天)

觀察位置:大孝門

周遭環境描述:金甌女中、成功高中、新隆社區

老樹種類:龍柏

附近動植物:大孝門入口左手邊,有筆筒樹、海金沙、臺灣金狗毛蕨、臺灣桫欏、鐵線蕨、小毛蕨、半邊羽裂鳳尾蕨、骨碎補、伏石蕨、肋骨蕨、波士頓腎蕨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日期:2010年4月24日

觀察時段:10:00~12:00(假日白天)

觀察位置:大忠門

周遭環境描述:金甌女中、成功高中、新隆社區

老樹種類:龍柏

附近動植物:大忠門進入中正紀念公園後,右手邊第1個花圃大孔雀竹芋、孔雀竹芋、浪心竹芋、箭尾竹芋、豔錦竹芋、斑葉竹芋、大紅羽竹芋、紅羽竹芋、葛鬱金、蘭嶼竹芋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字部份已上傳,圖片待補)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人政岡義雄到龍津派出所找兒時玩伴

NOWnews  2010.04.26   林重榮/臺中報導  

臺中縣老樹故事 

日本人政岡義雄,其父在日據時代於龍井鄉龍津派出所擔任巡察,即警察,政岡義雄兒時常在派出所旁大榕樹下玩,今年七十歲的政岡義雄來臺尋根,烏日警方熱心協助找尋兒時記憶,還找到兒時玩伴,政岡先生對警方協助相當感謝。

烏日分局龍津派出所於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割據台灣時成立,當時日人政岡益義 (西元1910年出生)任職於龍津派出所巡察,民國29年生下長子政岡義雄 (西元1940年生),政岡義雄先生兒時於龍津派出所成長,民國38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即隨父母回日本高知縣吾川郡居住,時年僅九歲。

政岡義雄先生現年70歲,因懷念在龍津派出所的兒時記憶,遂動身來台尋根。日前到龍津所透過翻譯表明來意,經員警多方連絡,找到兒時玩伴鄭先生,讓渠非常感動,在參觀龍津派出所環境現況過程中,在派出所左側一顆蓊鬱大樹前,政岡義雄先生驚喜的指著這顆樹,述說兒時曾在樹上玩耍,不小心摔落的童年生活點滴,政岡義雄先生臨別時,對於龍津派出所員警熱心為民服務表示感謝。

【感想】

這篇新聞若單看標題,其實與老樹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是由新聞的內容可以發現,這位日本老爺爺當年在台灣的時候也與一棵老樹有過美好的回憶。如果,這些老樹早已消失無蹤,老爺爺對童年的印象是否也隨之失去了什麼呢?

歷經長久的歲月,老樹見證過人們無數的故事,後代子孫或許就得從這些老樹身上來緬懷先人的形影吧。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只剩花博?

自由電子報  2010.01.24  張純吉(臨床心理師)/社論

台北市政府為了今年的花博,從去年便展開一連串的配套措施,從路平專案、羅斯福路中央分隔島綠化、封閉街道與景點進行花博展場施工等等,如今又將中正紀念堂的龍柏遷移改種花卉植物,身為台北市民的筆者不禁想問,難道台北市只剩花博了嗎?

花博是個短期性的活動,但市政建設卻需要長期的規劃,為了短期的花博硬要更動長期的市容,無疑是個短線的操作,對於台北市民而言,長期前瞻的穩定發展,才是市民的殷切期盼。以中正紀念堂遷移龍柏為例,中正紀念堂是遊樂園嗎?為什麼需要什麼「景觀焦點」?難道公墓或廟宇也要廣種花卉以彰顯景觀焦點?

此外,花博對於其他建設預算的排擠效應,也是市民所關注的重點。日前被市議員踢爆的「假水溝蓋」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經費不足居然做出有蓋無溝的荒謬建設,這件事若傳到國際媒體,我想搞十個花博會也無法讓台北市成為國際城市。

當初票投郝市長是希望藉由他的魄力,大破大立,改善之前的錯誤決策,並長遠規劃台北市的未來;結果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依舊天天塞車,忠孝西路那一條則不敢啟用也不敢拆除,貓纜停擺、捷運當機、交九轉運站大排長龍……,市民最期盼改善的交通問題束手無策,卻只寄望花博能吸引國際觀光客來消費,難道台北市民窮得只要錢嗎?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正紀念堂:移植龍柏 未破壞生態
 
中央社  2010.01.19   李先鳳/台北報導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長曾坤地今天表示,移走園區龍柏,是為了讓這些樹生長得更好,並未破壞園區生態。

曾坤地說,園區有71棵龍柏,向光性強的龍柏,生長得很好,但照不到陽光的龍柏,卻受南洋杉等其他植物侵蝕而枯萎。再加上淺根性特性,一遇颱風就易被吹倒,需耗費大量人力扶正。經學者專家評估後,將改種水黃皮,對遊客有遮蔭效果,紫色花也很美。

曾坤地指出,相關移植計畫在民國98年12月中旬已與附近8個里的里長溝通並公告,同時園區屬「文化景觀」,相關計畫已送市府備查。

中正紀念堂自大忠門至大孝門間廣場及兩旁,原本有71棵5公尺高的老龍柏樹,已被移走20棵。綠黨等環保團體及附近居民約數10人,上午前往抗議,並募集近300名晨運民眾連署,要求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立即停工。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tivists protest digging up of shrubs

Taipei Times(from CNA)  2010.01.20   Vincent Y.Chao/台北報導

中正紀念堂移植龍柏 

A mechanical digger stands near the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in Taipei,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juniper shrubs are being dug up as part of a beautification project. The project has provoked strong protests from environmental groups. 

Environmental activists and local residents gathered in front of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yesterday morning to express their outrage over a beautification project by the memorial’s management.

Standing beside dozens of Dragon juniper shrubs that had already been bagged up for transport, activists held up banners asking authorities to stop construction and re-plant the uprooted trees.

Green Party representatives taking part in the protest said there used to be about 70 of the 5m-high shrubs planted next to the memorial’s southern and northern main gates, but 20 have been removed for replanting elsewhere.

“Taipei Mayor Hau Lung-bin (郝龍斌)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beautification projects, but what he is really doing is cutting down 30 to 50-year-old trees to make room for grass and flowers,” party spokesman Pan Han-shen (潘翰聲) said.

Activists said the project was illegal because the memorial has been listed as a temporary historical building and its management did not submit their beautification proposal to Taipei City’s cultural bureau for approval, as required by the law.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Taipei City councilor Hsu Chia-ching (徐佳青) said she would ask the bureau to hand down hefty fines if the allegations proved to be true.

The chief of the memorial’s landscaping division, Hwa Pin-rong (花炳榮), said that the removal of the shrubs was part of the management’s long-term effort to beautify the area. She said that the shrubs would eventually be replaced by flowers, gardens and other trees.

The project to scheduled to be completed in March.

ntuoldtree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